自在秘笈 by 周華山博士

Retail Price
HKD 0.00
Original Price
HKD 60.00
Product Details

《自在秘笈》目錄大綱

第一章、世界領袖:第1-11篇
第二章、傑出華人:第12-20篇
第三章、學術研究:第21-30篇
第四章、情緒修鍊:第31-37篇
第五章、逆境感恩:第38-43篇
第六章、關係修和:第44-49篇
第七章、肺炎疫情:第50-55篇
第八章、個人行動:第56-60篇

一、從「身心症」看肺炎

最吸引病毒的,其實是我們的恐懼和絕望。身病還需心藥醫,強化自己身心,才是健康之本。身體徵狀,反映情緒和心靈狀態。倘若身心情緒失衡,只是服藥,治標不治本;畢竟,凡藥三分毒。

身心症認為,肺是我們的呼吸系統,代表內心與世界的溝通。當我們拒絕溝通、不懂溝通、無法溝通,長期壓抑着委屈、憤怒和悲傷,肺便容易出事,生命氣息受到障礙,甚至不想生存,呼吸無法流暢。肺炎正好表達這份沮喪、無奈和絕望。喉嚨是發聲管道,當我們無法講真心話,要忍氣吞聲、敢怒不敢言,喉嚨自然不舒服,咳嗽更是一種表達憤怒和攻擊的狀態。發燒是因為身體自然排毒,體溫上升是為了強化免疫系統,提醒我們需要大休息,重建身心健康系統。

其實,病菌無處不在,我們無需幻想一個沒有病菌的世界。空氣本身充滿各種細菌、病毒、真菌、支原體、微生物,無法也毋須杜絕,人類藥物的發展也跟不上細菌的變異。出路是提升與生俱來的免疫系統,強化身心健康,自然產生抗體。說到底,恐懼是最大的病毒,自愛是最大的解藥。

疾病,是來幫助我們學習自愛。所以,受到風寒,身體就用咳嗽、鼻涕來提醒我們;食物感染,身體就拉肚子。又譬如,如果我們長期酗酒吸煙,肺肝就可能出事,如果不斷吃藥,而沒有改變生活模式,並沒有解決真正問題,即使醫好病徵,很快又再發病。所以,疾病不是敵人,而是來提醒我們,需要改變生活模式,讓自己有足夠休息、足夠靜心、足夠自愛,重拾自我治療的能力。

 

二、愛因斯坦:天才有極限,蠢才無極限。

愛因斯坦,1879年生於德國,是猶太裔物理學家。他曾說:「把手放在熱水爐一分鐘,感覺像一小時;坐在漂亮姑娘旁邊一小時,感覺只像一分鐘。這就是相對論。」

愛因斯坦醉心科學研究,在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,同時他也很關心政治,曾經說過:「毀滅世界的,不是作惡多端的壞人,而是冷眼旁觀的普通人。」1933年,希特勒在德國掌權,愛因斯坦訪問美國,他說:「只要納粹掌權,我永不返回德國。」結果他留在美國,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,幫助許多歐洲科學家逃離納粹統治。1939年,愛因斯坦寫信給美國總統羅斯福,表示德國正研發原子彈,結果促使美國率先研發原子武器。

愛因斯坦是和平主義者,主張世界聯盟,批評民族霸權只關心自身國家利益。他提倡人類普世價值:「帶來和平的,是愛,不是科學。如果高科技落在獨裁者身上,非常可怕。」猶太人視他為精神領袖。1952年,以色列第一任總統魏茨曼去世,總理邀請他出任總統,愛因斯坦婉拒。他說:「要做有價值的人,不是成功的人。價值在於貢獻,不在於擁有;沒有貢獻的生命,沒有價值。」

1931年,愛因斯坦與差利卓別靈在荷里活一起看《城市之光》首映,據說兩人有過經典對話。愛因斯坦跟差利說:「你的默劇很厲害,你不說一句話,全世界都看懂了。」差利回應:「你更了不起,你的相對論沒人聽得懂,卻令全世界拜服,你是天才。」愛因斯坦說:「天才有極限,蠢才無極限。每個人都可以是天才,但如果用爬樹來判斷魚的能力,魚就變成蠢才了。」

1955年4月13日,愛因斯坦的主動脈瘤破裂,紐約醫院醫生Frank Glenn建議動手術,愛因斯坦說:「一味延長生命並無意義,我已經圓滿我的人生,現在是離去的時候,我要優雅地離去。」他在4月18日離世,享壽76歲。

 

三、差利卓別靈:當我真正愛自己。

這位舉世知名的笑匠,1889年生於倫敦,自幼父母分居,他跟著媽媽生活。媽媽在劇場演戲和唱歌,30歲患嚴重喉炎,於是差利5歲就開始替媽媽登台表演。差利12歲時,父親因酗酒去世,媽媽入住精神病院,他被送到孤兒院。他堅毅不屈,說:「無論多困難,也不會低頭,因為低頭就看不見彩虹。」

1912年,差利23歲,被紐約電影公司看中,到美國演出,以精湛的默劇技巧,成為世界明星。他的電影常常以小人物做主角,關懷弱勢社群,揭露社會不公義。譬如他自編自導自演的無聲電影《城市之光》,講述一個內心極善良的流浪漢,關心賣花的盲女,為她籌措醫藥費。差利的第一部有聲電影《大獨裁者》,諷刺希特勒的獨裁主義,內有一段經典發言:「我們需要更多善良而非聰明,需要更多人性而非科技,否則我們會變得暴力,大家通輸。」

差利70歲生日時,發表了一篇文章,箇中智慧,歷久不衰:
當我開始愛自己,便懂得所有痛苦都提醒我,不能違背初心。這是「良知」。
當我開始愛自己,便懂得把自己的期望強加於人,多麼無禮。這是「尊重」。
當我開始愛自己,便懂得不用強求自己永遠正確、永不犯錯。這是「謙卑」。
當我開始愛自己,便懂得生命一切都在最佳時刻,我平靜了。這是「自信」。
當我開始愛自己,便懂得無需沉溺過去與未來,只須在當下。這是「完美」。

差利兩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,一次在1929年,另一次在1972年,現場觀眾起立鼓掌四分鐘,被譽為奧斯卡史上最長的掌聲。

 

四、Schindler:有良知的人,都知道發生甚麼事,毋須爭辯。

1993年,大導演史蒂芬史匹堡憑《舒得拉的名單》奪得7項奧斯卡金像獎,他說:「一個商人,耗盡金錢,傾家蕩產,去拯救敵對民族的人,毫無個人利益,如此捨己,不可思議!」

Schindler是德國企業家,1936年加入納粹德國情報局,成為德軍間諜。兩年後,被捷克政府以間諜罪逮捕入獄,後來獲釋。1939年,德國入侵波蘭,許多人的資產被德軍沒收。Schindler趁機買了一家波蘭搪瓷廠,聘請了千多位猶太人做廉價勞工,渴望大展宏圖。可是,納粹德國將數以萬計猶太人送進集中營,Schindler目睹猶太人被殘酷逼害,難以接受,個人良心與愛國情懷激烈鬥爭,最終決定賄賂納粹官員,拯救工廠的猶太工人。他宣佈將工廠轉型為生產軍事武器的地方,表面上支持德國政府,實際上免除這千多位猶太工人被送往毒氣室。其實,Schindler根本沒有生產合規格的武器,只是不斷花錢賄賂官員。

大戰結束後,Schindler一窮二白,加上納粹身份,非常危險,便移居阿根廷,可惜生意失敗,1958年破產。他返回德國,東山再起,可惜再失敗,1963年再度破產。1962年,以色列在猶太屠殺紀念館封他為「國際正義者」。1974年,Schindler過世,遺體安葬在以色列人視為聖地、位於耶路撒冷的錫安山。他是唯一安葬於以色列錫安山的「前納粹分子」。

Schindler絕非聖人,他曾對妻子不忠,長期菸酒,當過間諜、納粹黨員,但是,他在關鍵時刻,做出關鍵選擇。Schindler說:「權力,就是當我們可合法殺人,卻選擇不去傷害人。當年,良知呼喚我伸出援手,推翻這個暴力制度。有良知的人,都知道發生甚麼事,毋須爭辯。」

Part Number DPbook
Brand自在秘笈
Qty    
Average rating
 
Add to cart Direct checkout + Add to wish list
Comment (0)    

New Arrivals
Recently Viewed
Recently Viewed